2024-06-10 23:30:52 博雅网 阅读量(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带铁头安全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不带铁头安全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个说法不准确。冷兵器时代的所有盔甲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即使不考虑成本因素,也没有那种盔甲是最佳的选择。
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
欧洲重装铠甲骑兵VS蒙古骑兵
公元1241年4月,多瑙河流域的支流塞约河,由匈牙利、日耳曼和奥地利三国勇士所组成的装备着重装铠甲的多国联军相信眼前身着简陋皮甲的蒙古骑兵必将折戟于匈牙利大草原。他们深信十万装具重装铠甲的东欧精锐勇士必将让这股来自东方威胁的恶魔灰飞烟灭。
然而战争的结果,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蒙古人先以少量轻骑兵诱使欧洲骑兵追击,随后蒙古骑射手从两翼包抄追击的欧洲骑兵,并不断向欧洲骑兵发射箭失,杀伤欧洲骑兵。这时,待命的蒙古重骑兵向欧洲骑兵发起冲击,而由两翼包抄的蒙古骑射手对欧洲骑兵完成了合围。由于之前不断受到蒙古骑射手的杀伤,欧洲骑兵队形已经散乱,被蒙古重骑兵击溃。这时欧洲骑兵的左右两翼后方已经被蒙古骑射手包围,导致无法撤退。前方又遭遇蒙古重骑兵冲击,因而全军崩溃。这一战被蒙古杀死超过两万人,蒙古人将死者的耳朵割下足足装了九麻袋。
蒙古轻骑兵究竟凭借着什么样的蒙古弓,能洞穿号称有着“移动碉堡”之称的欧洲重装铠甲兵团?
根据古兵器专家的模拟测试,蒙古重箭的箭矢在50米范围之内能轻易射穿欧洲重装铠甲,并贯穿至体腔8厘米左右,而蒙古轻箭也能洞穿欧洲重装铠甲深达体腔5厘米。因此,从以上实验数据来看,蒙古骑兵凭借着力道浑厚的蒙古弓穿透欧洲重装铠甲可谓轻而易举。
蒙古铁骨朵VS欧洲骑兵甲,只一锤下去,高下立判
装备有重装铠甲的欧洲骑兵兵团是当时陆地上名副其实的“移动碉堡”,甚至堪称南宋时期金国“铁浮屠”的加强版。一把蒙古弯刀再怎么锋利也不可能劈开如此厚重的铠甲。
因此,蒙古骑兵在对阵科罗曼的欧洲重装骑士兵团时,往往采用的是一种名为“骨朵”的钝形打击类兵器,“骨朵”类似长柄锤,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藜形的重铁器。这件看起来简陋无比的兵器,据说在破甲方面有着很好的功效。
根据后世古兵器专家的测试,一把“骨朵”所爆发出来的打击力,足以造成人体主要骨骼的损毁,而“骨朵”正是通过钝击力的向内传导,足以让敌人粉身碎、骨头破血流,当场毙命于马下。
钝器
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披甲率一直维持着一个较高的水平,一线部队几乎人人身穿重甲。故而军事技术、技艺、武器,很多都围绕着击败铠甲而展开。
对付铠甲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用硬弩强弓射穿甲箭刺穿铠甲,用钩镰枪钩走敌人的头盔,用铠通一类的短刀刺入铠甲的缝隙等等,但是综合来看,对付铠甲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用钝器。
很多钝器都是全世界共有的,搞不清谁影响谁,也搞不清到底是谁发明的。比如金瓜锤,叶锤,骨朵,铁链夹棒等等,从东亚到西欧都有。但是,有两种钝器可以确定起源于中国,而且是东亚文明所特有的——鞭和锏。
破甲
相对于鞭锏,锤和骨朵等攻击优势就降低了。锤的攻击只靠一个头,一尺到两尺长的柄和杆起不到作用,只有确保拳头大的锤头砸到对手才能给予杀伤。
而且有的锤和骨朵的杆子实在太短,没办法对刀剑类兵器进行格挡。如果杆子做的太长,长杆子前面接一个大铁头,重心过于靠前,没有办法保证灵活。
鞭锏的使用方法则和刀剑类似,因为鞭锏虽然沉重,但是前细后粗,后面有配重,尽可能让鞭锏的重心靠近镡部,减轻使用者的负担,保证灵活性。经过训练的人,可以将重力分散在全身的鞭锏在威力上,并不逊色于将重力集中在锤头的锤子。
总结
冷兵器时代,铠甲的选择与成本无本,关键是要有针对性。
我们需要明白几个基本冷兵器的知识点:攻击武器分成——刺(剑、箭等)、砍(刀等)、砸(锤、连枷、斧等)。防守型武器——锁子甲(防砍强、防刺弱、防砸极弱)、板甲(防砍强、防刺弱、防砸强)……比如选择穿锁子甲,遇上敌人用刀的,你就是安全的遇上敌人用锤的,你就是“裸奔”。如果你穿上能全面抗击各种武器的盔甲,那你就会丧失机动性。
就是要考虑成本,所以西方才发展到板甲。
在所有盔甲里,生产成本最低性能最好的反而是板甲,他是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机械技术后才能大批量生产,高炉和水力锻机的推广以及冲压技术,靠人力完成是噩梦。高炉带来了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水力锻机使得机械力大规模替代了劳动力,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
在所有盔甲里,板甲的性能是最好的,防穿刺和钝击,而且价格是最低的。板甲初期质量不好,十五世纪初铁质不行,但只是初期。十六世纪进入全盛时期,质量就很好了。
进入全盛时期,板甲的价格反而便宜。贵族的要鎏金蚀刻,属于艺术品价格昂贵,平民化的都是白板。英国在自建工厂前,在欧洲主要生产城市订购,每次都是几千套,价格比其他盔甲低的多,主要是省人力费用。
1539年英国进口科隆产全身甲1200套,包括运费花费454镑,同时以630镑向安特卫普购买盔甲2700套,1560年英国向安特卫普买8000套,向汉堡买6000套。如果按一镑12里弗尔,一里弗尔20克白银计算,中国一两白银37.5克。1539年科隆那批2两一套,安特卫普的那批每套只要白银1.5两。
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奏折,工匠生产一套完整盔甲,花费12两白银,他算是比较精通生产的,其他官员花费还要大。估计里面也有水分,明末贪腐现象严重,但是扎甲和锁甲的人工费太高也是问题。
很多人以为板甲对钝击防护不好,其实板甲的外形设计就考虑了钝击伤害,例如头部和胸腹部的向前大幅度凸起,就是为了留缓冲余地。传统的扎甲锁甲防钝击更差,完全是用肉体当缓冲,吸收力量。
也有人说板甲太重太死板不灵活,其实板甲的每个关节设计都考虑到了人体活动,重量分散固定在全身,堪称原始版本的人体工程学,骑士可以原地打滚翻跟斗,实用板甲重量在二十五公斤左右,宋朝的步人甲扎甲都要三十公斤。因为减少了甲片衬底的皮革以及叶片的层叠部分,板甲反而减重了。当然板甲发展到没落期,为了对抗大口径火枪,把厚度大幅度提高结果严重超重,这是特殊情况,很快被淘汰。
世界上三大盔甲,扎甲,锁甲,板甲。生产最快,价格最低的是板甲,其次是锁甲,最后是扎甲。因为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越是细小越是靠人工,生产费用越高,速度越慢。板甲靠高炉和水力锻机冲压,锁甲靠多孔拉丝机(中国元朝时引进,明朝锁甲开始盛行,之前一直价格昂贵),扎甲的每个叶片就是纯手工,每个叶片都要锻打塑形穿孔,可以说是艺术品,价格自然也最离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带铁头安全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带铁头安全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Copyright
© http://www.bytg88.com/ 博雅网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5448号-5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