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 22:50:55 博雅网 阅读量(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作文描写登山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作文描写登山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时候看连环画,当看到《隋唐演义》、《薛仁贵传奇》这些书时,的确为古代那些勇士们的神力咋舌不已。现在知道,固然小说演义里面有夸大的成分,但古人用的某些冷兵器确实很重却是真的,大多数现代人是搬不动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古代和现代的兵器不同。古代是冷兵器,那些职业军人上了战场必须要靠手中的家伙去取敌人的性命,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或获得战功。所以平时就需要多多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武艺,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几乎是在战场要战胜敌人的唯一条件。现代军人虽然也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行,但锻炼身体只是平时训练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时间要训练其它的技能,如掌握各种枪支的性能、打靶训练、战车或坦克等驾驶技术、战斗机的驾驶或维修,还有很多军事科技方面的内容。所以,相比于现代人,古代军人唯一的出路就只有提高武艺和力量训练了。
题主可能觉得一个古人可以代表所有古人;他的同学可以代表所有现代人吧——又或者被古代小说给骗了。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隋唐演义》里面,李元霸一个铁锤就四百斤,一对就是八百斤,普通人别说舞动了,确实举都举不起来,看这书要是信以为真,那可就糟啦!
毕竟李元霸老兄的马都日走万里呢,日走万里什么概念?按照一天12个小时来算,一个小时就得走833.33里,现在高铁最高运营速度是四百多公里每小时,一般高铁平均时速最多也就三百多公里吧,合着李元霸这马比普通高铁时速还高,这要是真的,那还研究啥高铁呀,赶紧多养点好马吧。
《隋唐演义》不那么靠谱,流传最广的《三国演义》靠谱吗?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明文记载的最重的兵器应该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关羽马上用的长武器,在史书上并无明文记载,《三国志》中,一处提到关羽“策马刺良(即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东汉兵器,“戟制最盛,矛次之”,据此,关羽既然是“刺”颜良,所用兵器极有可能是“矛”,随后“斩”首,此处自然不会是矛,也不可能是想象中长柄青龙偃月刀,而极可能是随身佩带的短刀,因为东汉末年的护身短兵器,已经由刀代替了剑,长柄大刀直到两宋才正式采用。
【关羽】
那么宋代人是否可以运用重达八十二斤的大刀了呢?咱们回头看看《水浒传》里谈到兵器的重量,当鲁智深表示要打一条一百斤重的武器,打铁的表示就连关羽的刀也只有八十一斤,太重了鲁智深使不动,可见当时也并不认为武器是越重越好,当然为了表达鲁智深力气过人,最后还是打了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这个重量,今天的人即使舞不动,拿起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六十二斤的兵器,在《水浒传》里面已经足够唬人,历史上也有些佐证。《新唐书·忠义传》里记载张兴“擐甲持陌刀,重五十斤……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可见这个重量确实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出土文物之中,越王勾践剑重875克,不到两斤;出土秦代青铜矛头一般不过四五两,加上矛杆一般也不会超过四斤;出土汉剑极少有超过两斤的,长兵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超过十斤,明代的狼筅都只有七斤——但也偶尔有非常重的,不过那一样不是古代普通士兵能拿得动、舞得起来的,武器超过一定重量,主人有点名气,这武器基本上都要在史书里留名了,比如上文的张兴,还有蒙古某位大佬用的所谓浑铁枪(枪全身都是铁的,没有弹性),枪重四十斤,而当时一般人用的枪基本都是木杆。详情可参见《武备志》等,笔者就不详述了。
相信大家经常在一些小说中看到古代随便一个士兵都能拿起几百斤的武器,并且还能够随意的挥舞,在战场上好不威风,这个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古人的兵器的确是重,有很多重的夸张,但绝对不可能每个士兵都能拿着作战。
小说演义中是为了更好的突出英雄的形象,实际上兵器的重量没有那么夸张,否则那可就真的是天生神力。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现代人的确拿不动古人的兵器,虽说古人的兵器没有几百斤那么夸张,可是一百斤,几十斤的兵器比比皆是。
就拿五十斤来说,现代人可以轻易的举起来,但是长时间举着,还要不停的砍杀,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古人轻易做到是因为锻炼不同,古代士兵们训练很频繁,而且古人本来就是靠体力来谋生的,不打仗也个个力气很大,一旦进入战时,他们还是很有力气的。
还有一点,如果有细心的人会发现,那些上百斤的武器只有名将才会使用,普通士兵其实也就是一些很常见的兵器,古人的力气大于现代人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些古人中出来几个,力气更大的也很正常,这些名将都是万里挑一,没有两把刷子怎么服众。
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人从事体力劳动的越来越少,力气下降很正常。相信有不少农村长大的孩子,他们肯定在小时候见过父辈扛起很重的东西,在现在看来有的甚至不可思议。说简单点现代人的力气没有古人的大是一种退化。有人可能要说自己现在也能举起一百斤的东西,但是古人不仅是拿起来,还要拿着挥舞,长时间作战,这个现代人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作文描写登山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作文描写登山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Copyright
© http://www.bytg88.com/ 博雅网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5448号-5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